旧宫新语丨永世相依:乾隆皇帝及皇后画像屏考

liukang20241天前吃瓜知乎431
本文原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年第4期,88-106,146页,汹涌新闻经授权转载。
在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清宫旧藏文物中有一套“清人画弘历及妃古装像”,是共用一个文物号的两幅卷轴画。故00006524-1/2为弘历像,故00006524-2/2为弘历妃像。此两件著作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别离展出,并载入各种相关图录,因此为我们所熟知。然笔者偶尔在故宫南迁文物清册中发现,这两幅绘画在清宫时期并不是卷轴画,而是硬木插屏的正背双面。故追寻溯源,以求探究其原藏地与定名,以及文物形制的改动进程等。
一、清人画《弘历及妃古装像》概略
“清人画弘历及妃古装像”,绢本设色。故00006524-1/2的弘历像,纵103厘米,横96.5厘米。整幅画卷绘书房一角,弘历身着古装,坐在一张竹节式靠背椅上深思。左手捻须,右手执笔。表情天然放松,充溢自傲。看面部形象,弘历约四十岁左右。画上书案除摆设文房用具,仅摆梅花一瓶;一旁的高几上摆设一觚一洗,竹节式花觚中插有兰花二枝。弘历身后的庭院中,几杆翠竹,梅花斜出,老干虬枝,尽显文人情味。但弘历的穿戴和其他装修,却多处凸显了代表帝王的龙纹,如他身着香色外披之纹饰即为云龙,且蓝色外缘亦隐现云龙纹饰;椅披亦带有五爪龙纹;案上文房用品中的砚台上也有龙纹;竹节式花觚与书案前黑漆描金的隔板上都装修着夔龙图画;弘历身后的红窗槛墙,上贴夔龙团花壁纸,等等。画幅钤“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两方玺印。
故00006524-2/2的弘历妃像,纵101.2厘米,横98厘米。描绘了妃对镜插簪的瞬间。她身着蓝色古装,倚坐窗前,明眸回视,面前的紫檀木翘头案上顺次摆放着花器、铜镜、胭脂盒与提梁式嫁妆提匣。花器为花瓣形,插兰花、石榴花。妃身后的庭院中湖石装点,池塘内莲花怒放。窗外翠竹几杆,槛墙上亦糊饰清宫特有的绿色团花壁纸[图一]。
图一.1 清佚名《弘历及妃古装像》轴 弘历像,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一.2 清佚名《弘历及妃古装像》轴 弘历妃像, 故宫博物院藏
两轴装裱方式相同,尺度相差缺乏一厘米,弘历像纵243.5厘米,横113.2厘米;弘历妃像纵244厘米,横113厘米。均无款识。
该文物的底账名称为“清人画弘历及妃古装像屏”,参阅号一栏标示“图画000510”。在绘画类的装潢形制中,屏一般以挂屏居多,又有屏风类,而插屏较为稀有。假如单纯标出屏,一般很少会联想到插屏。值得注意的是参阅号“图画510”,并非一般所指的原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号(千字文编号),而是故宫博物院前期(文献馆时期)分类账意图编号。可知原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号佚失,原藏清宫何处现已不为人知。
该文物中的弘历妃画像最早刊发在1931年5月出书的《故宫周刊》[1]上,定名为“清乾隆妃簪花图”,仅刊宣布画像部分,未触及装裱形制。整套图画正式刊发则在65年后,1996年由聂崇正先生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宫殿绘画》卷,定名为“乾隆及妃古装像轴”。可见其初次问世便是画轴的形制。值得称道的是,两幅画像以对开方式呈现,文字阐明“这是一组乾隆皇帝和妃子相对的画幅”。[2]但自此之后的展览与出书图录中,却疏忽了成组成套的特征,而将两幅画像别离展现,独自宣介。[3]
二、“弘历及妃古装像”为寿皇殿旧藏
最近,笔者偶尔发现在一册《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中,有一件文物定名为“乾隆插屏”,详记“正面乾隆像,反面女像,均系绢地,有霉伤。自木框内量,纵玖拾陆.陆公分,横玖拾壹.陆公分。”[4]立刻联想到尺幅与之极为附近的“弘历及妃古装像轴”,遂由此下手,追寻溯源。
1.南迁文物点收清册标明该文物为寿皇殿旧藏
1931年“九一八事情”后,东北三省相继沦亡。为保证文物安全故宫博物院开端准备文物南迁,部属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各担任本馆文物精品的装箱作业,秘书处则担任处理散置各宫殿的文物,装箱时即编号造册。1933年将已装好箱的13427箱零64包文物,分五批运抵上海。1934年,存沪文物在教育部指使的监盘委员监督下开端点收。点收时依据南迁清册,将已点收之箱号,以沪、上、寓、公四字命名,以区别古物馆(物)、图书馆(图)、文献馆(文)、秘书处(禾)在北平常所装文物的箱号。已点收之箱内文物编号,仍保存原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时选用的千字文编号,如有丢失,则以全、材、宏、伟四字为补号。前秘书处补编“全”字,古物馆补编“材”字,图书馆补编“宏”字,文献馆补编“伟”字[5]。准则齐备、细则翔实。点收清册又分为表格方式的清册底档与抄写抄写的油印清册两种版别,一切账目一览无余。
故宫文物南迁北平装箱号与至沪点收号简表
《弘历及妃古装像》属文献馆统辖,在北平装箱时因插屏体积过大,故分装三箱。插屏心在沪点收时所编箱号“寓字第三六七三箱(原装箱编号文字二四二八),”即文献馆所装第2428箱,品名“乾隆插屏”。而插屏原点查号佚失,补号“伟七四二〇”。备考一栏详记“正面乾隆像,反面女像,均系绢地,有霉伤。自木框内量,纵玖拾陆.陆公分,横玖拾壹.陆公分。带硬木框及玻璃双面。反面粘盖‘教育部点验之章’一方”[图二1]。所记著作质地与《弘历及妃古装像》相符,画幅尺度因从木框内丈量而与原件略有出入。
在同一本清册中,又有在沪点收箱号“寓字第三六七〇箱(原编箱号文二四三〇)”。内装“乾隆插屏座壹件,原点查号咸三1。木座最高壹百〇壹公分,横壹百叁拾.伍公分,厚拾壹.捌公分,附木配件陆件,嵌件掉落。箱面注有:‘乾隆插屏座,又悉数分装叁箱字样’”[6][图二2]。其间最重要的信息是原点查号“咸三1”。自1924年末,清室善后委员会开端清点清宫文物,选用千字文作为遍地宫殿的代码,一字一处,“咸”字标明出自景山寿皇殿之物。文物南迁装箱时,因上半部的插屏心(画框)与插屏底座分装两箱,而原点查编号栓系粘贴在底座上,造成了插屏画框原点查号的缺失,且装箱与点收者并非原班人员,不明就里,故添加补号“伟七四二〇”。而其他嵌件又别的安装一箱[图二3]。
图二.1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记载“乾隆插屏”
图二.2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记载 “乾隆插屏座”
图二.3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记载 “硬木插屏座贰件”
从油印点收清册中可知,乾隆插屏南迁前,文献馆的装箱编号三箱相连。别离装入:文二四二八、文二四二九、文二四三〇。存沪点收时,本来的千字文编号粘贴在插屏底座上,因此其他两箱内文物分补“伟七四二〇”、“伟七四〇三”号[7]。三箱寓字号上端均有“五〇年运京”字戳,南迁北返之头绪明晰明晰[图三]。
图三 油印《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中有关“乾隆插屏”的记载,故宫博物馆档案室藏
2.《故宫物品点查陈述》复兴曲折
可是,查阅民国十八年九月一日出书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第六编榜首册寿皇殿时,赫然发现“咸三1”下并非“乾隆插屏”,而是“雍正古装插屏圣容一座”,究竟孰是孰非?笔者遂查找寿皇殿点查原始档案加以核对,在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七日上午的点查记载中,咸三1为“雍正古装插屏圣容一座”,但备考一栏注明“五福五代堂宝、古稀皇帝宝、八徵耄念宝”[8]。经手人为史明、李培广[图四]。由此可知,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七日榜首次点查时,点查者将画像中的人物乾隆皇帝误定为雍正皇帝。两年之后,民国十八年九月一日点查陈述正式出书,仍选用初次点查时的定名,却没有录入钤印情况[9],故难辨对错[图五]。但至早在点查陈述出书不久的1929年末,至迟在1933年春文物南迁之前,故宫的前贤们已纠正了曩昔的过错定名。至于将画面钤印“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八徵耄念之宝”两方,记为“五福五代堂宝”“古稀皇帝宝”、“八徵耄念宝”三方,估测系点查时经手人随口唱念而记载人笔误所造成的。
图四.1 1927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寿皇殿点查清册》中的记载 世宗宪皇帝像插屏一面
图四.2 1927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寿皇殿点查清册》中的记载 雍正古装插屏圣容一座,故宫博物院档案室藏
图五 1929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中的记载
图五.1 1929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中的记载“咸三”(编号)是一个大木柜,里边只放了七件物品,榜首件便是所谓“雍正古装插屏圣容一座”,即“乾隆插屏”。
图五.2 1929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中的记载
3.清宫档案明晰记载该文物入藏寿皇殿
进一步清查,笔者发现早在道光十八年(1838),即有“高宗纯皇帝圣容插屏”入藏寿皇殿的记载,故承认“高宗纯皇帝圣容插屏”“乾隆插屏”与“弘历及妃古装像”是不同前史时期对同一物品的定名。景山寿皇殿的功用之一是尊藏清代皇帝及后妃的画像,现存两本有关皇帝圣容(画像)的摆设账册,一为同治二年(1863)立,一为光绪年间立。前者账目具体,记叙了自太祖高皇帝至穆宗毅皇帝合计10位皇帝的圣容。就插屏形制的皇帝画像而言,仅清世宗、清高宗各有圣容插屏一件,其他皇帝则无。分记“世宗宪皇帝圣容插屏一座”、“高宗纯皇帝圣容插屏一面”[10][图六]。“世宗宪皇帝圣容插屏一座”,在1929年出书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中编号咸二6,“世宗宪皇帝像插屏一面(允礼绘)”(拜见图五);在故宫博物院藏品目录中,“允礼画胤禛像插屏”,文物号故00004931,参阅号咸二6,与同治二年《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记载对应符合。黄册所记“高宗纯皇帝圣容插屏一面”,即本文所评论的《弘历及妃古装像》。
图六.1《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记载,从右到左:封面、第12页、第18页
图六.2《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记载,从右到左:第24页、第25页、第26页
同治二年《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中记叙,“道光十八年闰四月二十四日,总管内务府大臣奕纪、文庆奉旨:将宁寿宫景祺阁供奉高宗纯皇帝圣容请在寿皇殿东小柜尊藏”[11]。(拜见[图六1 第18页])随后列出一切的品名细目,“高宗纯皇帝圣容插屏一面”摆放其间,其下又特别以小字注明“道家冠服、西柜尊藏”,显系插屏过大,东小柜寄存不下,需求单放。故至现在为止,有关该文物最早的明晰记载是道光十八年闰四月二十四日(1838年6月16日),保藏地址是故宫宁寿宫花园一区的景祺阁。
“弘历及妃古装像”插屏本来保藏在宁寿宫花园的景祺阁,是乾隆皇帝亲身安排?仍是嘉庆皇帝所为?二者皆有或许。弘历像上钤盖“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八徵耄念之宝”两方,前者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八月奉旨制造[12],后者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奉旨制造[13],钤盖时刻肯定是在乾隆五十五年之后。宁寿宫一区又是特建的太上皇宫,而景祺阁内至今仍保存着部分乾隆时期的装修与物品,故有乾隆皇帝亲身安排的或许性。但乾隆四十一年(1776)整个宁寿宫区域才彻底竣工,那此前“弘历及妃古装像”插屏究竟保藏和摆设在何处呢?不由令人遥想。而乾隆作为太上皇薨逝后,嘉庆皇帝将其散落在各宫(悬挂抑或粘贴)的圣容逐个撤下,收进了景祺阁。如《安全春信图》轴包首上贴有画签,为乾隆御题“安全春信”四字,周围贴有“嘉庆四年二月缋山容撤下御容挂轴一轴”的纸条。或许嘉庆皇帝有意在搜集收拾乾隆皇帝的御容。
道光年间,道光皇帝下旨对紫禁城内遍地宫殿的摆设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清点,留下多本摆设清册,如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十一日立的《搪瓷玻璃宜兴磁胎摆设档案》,等等。时至道光十八年,清点收拾出景祺阁保藏的一大批乾隆皇帝画像,按规制移交寿皇殿供奉。钦天监择得闰四月二十四日卯时为吉,由道光皇帝钦点内务府大臣奕纪、文庆担任移交,到时按例举行了相应的典礼,选用龙亭舁请,尊藏至寿皇殿[14]。
需求阐明的是,先帝留下的遗物,按照清宫的成例与规制,嗣皇帝往往恭敬地尊藏,而不会私行做出任何形制上的改动,特别是圣容(御容)之类。这也是清宫留存了很多贴落画的原因。换言之,“弘历及妃古装像”从乾隆年间便是用于摆设的双面插屏,乾隆皇帝在耄耋之年非但没有忘掉这个插屏,反而还在画幅上加盖了“八徵耄念之宝”与“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两方宝玺,甚是爱惜。
三、从插屏到卷轴
1.保存插屏形制
1929年,“乾隆插屏”无缺地从寿皇殿回到紫禁城。1933年文物南迁时,被拆分红三箱,初迁上海。1936年12月,故宫博物院在南京朝天宫修建文物贮藏新库竣工,遂转迁南京新库。仅仅半年后,北京“七七事故”、上海“八一三事故”相继迸发,南迁文物又被逼西迁。自1937年8月14日,南迁文物开端运离南京,分批西迁,至12月3日,尚有2954箱堆放在江岸码头上待运,但敌机轰炸更烈,难民拥堵,致使轮船不愿挨近码头。万般无奈,又将文物运回仓库封存,是为沦亡南京文物。经过查阅南迁文物原始档案,可知乾隆插屏没有沦亡南京[15]。欧阳道达先生在《故宫文物避寇记》中,具体记载了文物西迁的情况。文物经过南路、中路与北路历经艰苦西迁,终究定迁于四川的巴县、乐山、峨眉三处。“乾隆插屏”走的中路水运,初迁汉口,次宜昌,再重庆。1939年存渝文物又运往宜宾,经岷江转运,终究定迁于乐山县安谷乡。其间即包含寓字号书画60箱中的“乾隆插屏”,而南路、北路西迁的箱号中都没有寓字号的书画[16]。抗战成功后,西迁巴县、峨眉、乐山的文物先后东归,1947年12月8日终与涣散十年的陷留南京文物复合。分装三箱的“乾隆插屏”,直至1950年1月26日下午1时作为榜首批北返文物之一抵京[17],在外流浪了17年,总算重返紫禁城。
2.画幅裱装成轴
毫无疑问,1950年“弘历及妃古装像”回宫时仍是插屏。那么,又是何时装裱成轴的呢?笔者在查询过程中发现,该文物并非从插屏上一揭下即装裱成轴,其间还有一段时刻是以贴落的形制保存。
1951年,故宫吊销古物馆,文献馆改称档案部。同年5月改组为保管部、摆设部等部分,由保管部保管全院文物。尽管“弘历及妃古装像”从插屏上揭下的具体时刻无从得知,但至迟在1964年,弘历妃像已从插屏上揭下,这是笔者现在可以找到的最早文字记载,而弘历像的相关记载没有发现。按照知识,正背两张画像理应一起揭下为妥。20世纪60至70年代,在文物仓库有限、密封条件欠安、插屏体量过大的情况下,将绘画从插屏上揭下保管不失为其时最好的办法。惋惜的是“乾隆插屏”于1950年1月26日回宫后,终究仍是佚失了原点查号。
1964年9月,为合作对外文委筹办《红楼梦》出国展览,曾将借展文物之一的弘历妃画像进行过修正。修正单据的记载十清楚晰:“原件贴落式,四周决裂,裱背亦有破损,不宜展现。为供给《红楼梦》出国展览用,拟从【重】新托裱。纵102.3公分,横97.5公分。”修正要求:“按原件款式、巨细托裱,边锦力求和谐,四周设备暗钉角,以便贴钉(单另糊一卷桶,以便卷放)”[18]。其时的修正要求,今日看来仍有学习含义,在便利展现的前提下,尽最大或许地保存了原样。在“四周决裂”的情况下从头托裱,仅仅更换了四周的锦边,又在四角与每边的中心点方位设备了钉角,力保画幅展现时愈加平坦。故宫博物院曾于1991、1995和1997年先后三次拍照弘历妃像,均明晰地表现出四周无缺的贴落方式,但锦边与1995年拍照的弘历像四周的锦边纹样不同(图七)。阐明直至1995年,弘历像仍是本来的贴落方式,左右两头的锦边均有破碎,且画幅上方有显着的裂缝损害,未进行过修正,以至于刊登在《清代宫殿绘画》中的画像选用的是部分,缺失了画幅上方部分(约占1/6),整幅画像由本来挨近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左上方钤盖的“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不见踪影(图八)。
图七 1995年一起拍照的弘历像(左)、弘历妃像(右)之锦边比照
图八 1995年拍照的弘历像
至于改装成轴的时刻,现在也仅仅找到了弘历妃画像的记载,系2001年因展览需求,装裱成轴。当年7月31日送修,于11月15日回收[19]。
3.寻觅原装插屏
已然乾隆插屏在南迁文物清册中有明晰的“五〇年运京”戳记[拜见图三],那么能否找到本来的硬木插屏,使之合璧恢复呢?
笔者于2022年11月初次进库查找,即幸运地发现了一个嵌有双面玻璃的插屏画框。该插屏画框尺度与文物南迁清册中记叙的乾隆插屏“带硬木框及玻璃双面”彻底符合,根本确认该插屏画框便是文物南迁时在沪点收时的“乾隆插屏”。这以后,办理仓库的同仁们又找到了插屏底座。拼装后的插屏定名为硬木包镶雕龙凤双面玻璃罩插屏,通高187厘米、宽131厘米、进深101厘米,全体构架以紫檀木包镶硬木制造。插屏心宽厚的画框外围纵122厘米、横116厘米,内围尺度纵102厘米、横98厘米。画框边宽19.5厘米,厚9厘米。画框正面上方中心以紫檀木浮雕一条力大无穷的夔龙,九曲回旋的身躯向上、向下延展,甚至延展至外立面;画框左右两边自中心至下部有两条小型夔龙隔空相对,这三条夔龙身躯的空地处均镶嵌着用黄杨木制造的蝙蝠。画框反面上下边框则雕双夔龙捧寿纹饰,左右亦雕饰夔龙。双面画框的内围一周加饰宽约3厘米的楠木边条,边条内围纵97厘米、宽92厘米,其内双面镶嵌玻璃。透过玻璃可见网格状木壁子,壁子上有糊饰高丽纸的残存[图九:正面、反面和旁边面]。底座高109厘米、宽131厘米、进深101厘米,通体雕饰夔龙夔凤纹。正反面纹饰相同,主体、栏板、下披牙及左右站牙均雕饰夔龙,而栏板三开光内以黄杨木雕饰夔凤。左右外旁边面中心立柱及四个鼓墩的双面,雕饰夔凤纹[图九:2],其他部分皆为夔龙。承托四个鼓墩的底座正面为兽面纹,与鼓身上的铺首纹照应。画框外旁边面凸凹的插榫与底座左右边框的挖槽严丝合缝。全体情况根本无缺,仅缺失部分嵌件。做工精深,夔龙经典大气,夔凤舒展潇洒,气势磅礴,美轮美奂。
图九 硬木包镶雕龙凤双面玻璃罩插屏,正面、反面及旁边面
图九 硬木包镶雕龙凤双面玻璃罩插屏,部分
存沪文物点收清册记载的是插屏拆分后的散件,装在寓字第三六七三箱号(文2428)中的乾隆画像,自“木框内量纵96.6公分、横91.6公分”,与今日实测楠木边框内纵97厘米、宽92厘米的尺度十分挨近。装在寓字三六七〇箱(文2430)中的“木座最高壹百零壹公分,横壹百叁拾.伍公分,厚拾壹.捌公分”;寓字三六六三箱(文2429)中的两件“均最高叁拾伍.伍公分,最长壹百零壹公分,厚拾叁.壹公分”[20],尽管将长、宽、高搞混了,但都呈现了“壹百零壹公分”的字样,与插屏进深101厘米正相合。底座上虽未发现“咸三1”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号的痕迹,但有两处粘贴着“故宫博物院图画000510”红框签,与故宫文物账目上所谓的“参阅号图画000510”(即文献馆时期编列的文物分类账号)、1964年修正乾隆妃古装像屏(簪花)单据上“图画510”相合。总归,各个前史时期的记载与现存什物从不同的视点堆叠交汇,证明“弘历及妃古装像”本来便是不可分割的双面插屏。
至于插屏上的双面玻璃,在同治二年《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1927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的《故宫物品点查陈述》中均未提及,只呈现在1933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的备考一栏,该怎么解说、是否为原装、是否与画像为同一时期之物?尚待科学查验成果为准。但笔者更倾向于玻璃为清宫遗物,这也是画幅保存情况良好的重要因素。文物南迁,装箱运送,一路波动,玻璃作为易碎品,恐怕没有暂时加装的必要与或许。假使玻璃也是乾隆时期原物,更弥足珍贵,由于其时造办处不能制造平板玻璃,进口成本适当贵重。
四、所谓弘历妃实为孝贤皇后
画幅中的弘历妃究竟是谁?至关重要。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将两幅画像装潢成不可分割的双面插屏?意味深长。一般来说,插屏的正背,主次清楚,内容不同,或绘画与书法结合;或杰出正面主题,背板仅装修斑纹图画。而相似这样等量齐观的画像,则十分稀有,抑或仅见。相同的绘画尺幅与背靠背的装潢不由令人联想到皇帝与皇后的联系。重复研读绘画、细心观摩,发现弘历妃佩带的首饰暴显露了端倪。
1.龙凤纹样的首饰为皇后专属
明俞汝楫编《礼部志稿》,考述了历朝皇后的冠服。“汉皇后首饰用假结步揺、簪珥步揺。”“隋皇后首饰用巨细十二树。”“唐皇后首饰用巨细花各十二树,服袆衣……朝会、受册及助祭则服之”;“龙凤珠翠冠、泥金衣霞佩常服之”。“宋皇后首饰用巨细花各十二树,两博鬓,冠饰以九龙四凤。”[21]至明代,“今拟皇后首饰,冠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之,两博鬓十二钿……凡朝会、受册、谒庙皆服之。燕居则服双凤翼龙冠,首饰钏镯以金、珠宝、翡翠随用。诸色团衫,金绣龙凤文,带用金玉”[22]。
乾隆五十年(1785)成书的《续通志》记载,宋皇后之首饰,“花十二株并两博鬓,饰以九龙四凤”。“金皇后花珠冠,前后花株十有二,金九龙四凤。”“明皇后冠服受册、谒庙、朝会服礼衣:其冠圆匡,冐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后定制饰翠龙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珠宝钿花十二,翠钿如其数……常服:龙凤珠翠冠,上饰金龙一,翊以珠翠凤二,皆口衔珠滴。翠口圈一,金宝钿花九,饰以珠金凤二,口衔珠滴。三博鬓饰鸾凤金宝钿二十四,边垂珠滴。”[23]可见唐、宋、金、明四朝皇后的冠冕上均选用龙凤作为装修,仅仅在数量与其他把戏上有所改动。而历代皇妃的首饰,均与龙凤纹无涉。“唐首饰花九树,两博鬓饰以宝钿”,“宋首饰巨细花各九株,并两博鬓加以九翚四凤”,“元用其本俗衣冠”,明皇妃“参用唐宋之制,首饰九翚四凤,大花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饰以九宝钿”[24]。换言之,龙凤纹是前史上各个朝代皇后独享的冠饰纹样。原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画像中宋光宗后坐像,明孝慈高皇后像、孝恭章皇后像、孝洁肃皇后像、孝端显皇后像等均绘出装修多样化的龙凤冠[25],什物可拜见明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图十]。
图十 明孝靖皇后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明定陵出土)左:正面 右:反面,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后的冠服准则在康熙朝、雍正朝撰写的《大清会典》中记载相同:“皇后冠服,凡道贺大典,冠用东珠镶顶。礼衣用黄色、秋香色,五爪龙缎、妆缎、凤凰翟鸟等缎,随时斟酌服御。[26]”对朝冠均语焉不详。而乾隆朝《大清会典》则具体规则:“皇后冠施凤顶,高四重。上用大东珠一,下三重,贯东珠三。刻金为三凤,凤各饰东珠三。冠前左右缀金凤七,各饰东珠九,猫睛石一。后缀翟鸟,饰猫睛石一,承以朵云,垂珠为步揺。凡五行二就。行间施圆青金石,衔以金,缀东珠、珍珠各六。冠下施金约,周蔽前后,缀东珠十有三,珠相间处饰青金石。结珠垂后为步揺,五行三就。行间施方青金石二,衔以金,各缀东珠、珍珠八。耳饰以金为之,缀东珠十有二。领约以金为之,如环有端,却结于后,饰以珊瑚,缀东珠十有五。”[27]可见,皇后朝冠没有龙纹装修(妃嫔更不可用龙纹),但《大清会典》对皇后常服的规制却只字不提
画像中的弘历妃身处燕居环境,身着汉服,故称之为古装像,汉服天然配戴汉妆首饰。弘历妃佩带的点翠嵌珠石金累丝龙凤头饰等级颇高,半环状,由金累丝三龙两凤组成,花朵、蝴蝶交叉其间,呈现出龙凤呈祥的现象。中心为一条正龙,龙头嵌着一颗大东珠。两边纹样对称,顺次为相对的蝴蝶、花卉、凤凰与行龙。镶嵌着巨细不一的东珠与珍珠,正龙头顶与二行龙口衔的东珠个头硕大,十分显着。脑后隐显露两边的点翠满意云纹。而额箍(勒子)上仅装修一朵錾刻金托嵌东珠梅花,繁简相宜,反衬出头饰的富丽。再看妃的耳饰与正欲插戴的簪花步摇,与头饰和谐一致。整套首饰选用錾刻、累丝、镶嵌、点翠等工艺,制造精深,涵义吉利,呈现出清宫所独具的“恭造之式”[图十一]。画像对弘历妃佩带的首饰,细节描绘精准,珍珠粒粒可数,似拍摄一般,应该是写实的。早在雍正七年(1729)的造办处活计档中已有制造汉妆头面与满妆头面的记载,“于五月初九日做得汉妆头面二分,计金累丝正凤十枝、傍凤四枝,环子二副,巨细挑牌九对。满妆头面一分,计累丝大头簪五枝,傍凤二枝”[28],阐明成套成组的汉妆首饰在清宫中由来已久。诚如朱家溍先生所称,“清代后妃朝冠显然是受明代凤冠的影响,在鞑帽上加金凤和多样珠宝饰物”[29]。弘历妃所戴的首饰,与上述历代皇后燕居服“龙凤珠翠冠”、“双凤翼龙冠”定制相符,三龙两凤又与明孝靖皇后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数目暗合。可以配戴如此规范首饰之人,只要皇后。
图十一 弘历妃像(部分)
乾隆皇帝有两位皇后,一是嫡后富察氏,谥孝贤皇后;一是继后乌喇那拉氏。从乾隆皇帝对两位皇后的情感而言,毫无疑问,此妃是嫡后孝贤皇后。乾隆十三年富察氏薨逝后,自当年的榜首首《大行皇后挽诗》,到嘉庆元年(1896)的《孝贤皇后陵酹酒》,48年间,乾隆皇帝对德配记忆犹新。反观继后乌喇那拉氏,于乾隆三十年(1765)南巡途中因自行剪发,触犯了忌讳,被软禁于翊坤宫,并回收了皇后的册宝,皇后身份至此名存实亡。次年病逝,奉旨“一切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30],终究被草草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继后个人的画像没有留存下来,群像中的形象亦遭改画,故画像中的弘历妃绝不或许是继后乌喇那拉氏。
2.与孝贤皇后的其他画像比对
为与弘历妃像比对[图十二:1],笔者梳理了存世的孝贤皇后画像,计有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故00006520清人画《孝贤后半身像》屏[图十二:2],故00008769清人画《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轴》[图十二:3]。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保藏的《亲蚕图》四卷,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保藏的《心写治平图》卷图十二:4]、美国迪美博物馆保藏的“孝贤纯皇后朝服像”。这些画像中的皇后均着正装,或朝服,或吉服,尽管绘画时刻不同,但神态与弘历妃颇有几分相像。
图十二.1 弘历妃像与孝贤皇后画像比对 弘历妃像,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二.2 弘历妃像与孝贤皇后画像比对 清人画孝贤后半身像屏,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二.3 弘历妃像与孝贤皇后画像比对 孝贤皇后朝服像(部分),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二.4 弘历妃像与孝贤皇后画像比对 《心写治平》之皇后吉服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保藏
故宫博物院保藏的“清人画弘历古装行乐图贴落”(故00006477)中,呈现了孝贤皇后的古装形象,亦可资比对。该贴落纸本设色,纵278.5厘米、横206.7厘米,图绘岁除日皇家守岁情形。宫殿相联的敞轩中,主角乾隆皇帝手持满意坐于摆放在罗汉床之上的靠背中,其右前方站立二皇子,前者手持吉庆有余长戟,后者手持玉烛长调蜡台,左边走来的小皇子则托举着金瓯永固酒杯。玉烛长调蜡台与金瓯永固酒杯均是皇帝岁除之夜元旦试笔时的必备之物。而敞轩右侧的联房中,敬神的六合供桌上的蜡烛现已点着,一位头戴凤冠的女子似刚刚祭拜结束,正款款向他们走来。这个有资历为神祇上香,并在同一宫殿内呈现的仅有女性,正是孝贤皇后[图十三、图十四]。
图十三 左:清人画“弘历古装行乐图贴落”(部分)右:弘历妃像(部分)
图十四 清人画弘历古装行乐图贴落 故宫博物院藏
3.成像时刻的估测
画像中的男主神采飞扬,若有所得,女主吉祥安静,脉脉含情,平铺开来二人好像相对而视,不或许是孝贤皇后身后追画。而乾隆朝活计档中一点点没有流显露关于该画像的记载,恐怕是刻意为之。孝贤皇后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49年4月8日)薨逝,那么,画像又是绘于何时呢?笔者依据史料剖析估测,极有或许绘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二年之间。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日(1746年5月27日)浴佛节,皇后生下了皇七子永琮,这是自嫡长子、皇太子永琏于乾隆三年(1738)去逝后,皇后再次诞下嫡子。喜讯传来,乾隆皇帝怅然赋诗“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已看黍田霑沃若,更欣椒壁庆竟然(是日中宫有弄璋之喜)”[31],皇位后继有人,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随后的两年间,乾隆皇帝心境大好,“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明殊常,宠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建立,可属承祧”[32],遂接二连三地谕命宫殿画家制造有关宫殿日子的年节画。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七日,“著郎世宁、沈源、丁观鹏合画岁朝图大画一幅”[33](即故00006124丁观鹏、郎世宁等合画《弘历岁朝行乐图》轴[图十五:1]);九月初八日,又“著郎世宁、沈源、周昆、丁观鹏合画”[34]上元图一幅,(即故00006474清人画《弘历元宵行乐图》轴[图十五:2])。乾隆十二年十月十四日,“著沈源画宣纸守岁图一幅”[35](即故00006477,前述《弘历古装行乐图》贴落[图十五:3])。此守岁图是多幅岁朝图(守岁图)中仅有的纸本,正与档案符合,也是仅有呈现了皇后形象的守岁图。是为估测画像成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二年的论据之一。
究竟孝贤皇后的画像数量有限,或许,另辟蹊径,可从乾隆皇帝弘历的画像中寻觅答案。乾隆皇帝存世的林林总总画像多达百幅以上,但视为御容断代规范的却只要一个,即《清高宗御制诗文集》扉页上所绘小像。《清高宗御制诗》每十二年分为一集,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与太上皇时期的余集。前五会集各绘有小像一帧,初集录入乾隆十二年之前诗作,小像为乾隆十二年左右写真[图十五:4],与弘历古装像最为挨近[36]。又有故00005363郎世宁画《弘历射猎聚餐图》轴,款署:“乾隆十四年四月奉宸院卿臣郎世宁恭绘”[图十五:5],可资参阅。是为估测画像成于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二年的论据之二。
图十五.1 弘历画像比对 从左到右:1 乾隆十一年丁观鹏、郎世宁等合画“弘历岁朝行乐图轴”,(部分)故宫博物院藏,2 乾隆十一年“清人画弘历元宵行乐图轴”(部分)故宫博物院藏,3 乾隆十二年“清人画弘历古装行乐图”(部分)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五.2 弘历画像比对 从左到右:4 《清高宗御制诗初集》中所绘弘历小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 乾隆十四年“郎世宁画弘历射猎聚餐图轴”(部分)故宫博物院藏,6 “弘历及妃古装像”中的弘历 故宫博物院藏
至于插屏的原藏地,最为挨近的一条档案指向圆明园神州清晏的怡情书史,尚待更多的史料发现方能确认。神州清晏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组修建群,为清帝的宵旰寝兴之所,大致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的神州清晏、奉三忘我与西路的乐安和、怡情书史中均有皇帝的歇息空间与寝宫摆设[37]。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月初十日,宦官胡世杰交紫檀木边座、二面绢画插屏一座(怡情书史有当地)。传旨:“将心板拆去,另换壁子。其边框不完全处俱收什好。钦此。”[38]联想到乾隆十一年二月有“紫檀木插屏心板需用楠木”,“奉旨:著向三和要”[39]的记载,在时刻上前后照应。这也是乾隆朝活计档中为做插屏心板而亲身下旨的仅有记载,而现存插屏画框内确有壁子,与档案符合,以资参阅。
结语
综上所述,《弘历及妃古装像》本来是不可分割的双面插屏,先后保藏在紫禁城内的景祺阁与景山的寿皇殿中,文物参阅号为“咸三1”。而所谓的弘历妃,实为孝贤皇后,故提议该文物应更名为“清高宗帝后古装合装像”。
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皇后是“与朕相匹而膺尊号”[40]者,故选用背靠背的双面插屏方式合装。此插屏是我国古代帝后画像装潢史中现存的孤例,绝无仅有。乾隆皇帝为思念孝贤皇后作了《述悲赋》,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歌,而双面插屏的制造则最生动直接地表现了乾隆皇帝对孝贤皇后的一往情深。插屏承载着帝后之间真诚而浪漫的情感,见证了这段非同小可的前史,是清代宫殿史、特别是清代宫殿绘画史上的一笔重彩。需求着重的是,以往,在不知晓画像主人的身份、不了解两张画幅从前背靠背面设备在双面插屏中,而将画像独自展现时,观者对画像的了解与感触是大打折扣的。
在故宫博物院庋藏的180余万件文物中,对《弘历及妃古装像》形制的改动虽属孤例,但却反映了建院近百年的前史进程中,不同前史时段对该文物的不同认知。这是一件不只承载着古代前史,一起也承载着故宫博物院百年建院前史的文物,经过溯源回忆,总结经验教训,对博物馆作业办理及文物维护与研讨的进一步进步将大有裨益。90年前该文物为逃避烽火,不得已分装三箱,历尽艰苦,南迁、西迁,历经大风大浪、波动崎岖,却仍保存着插屏的形制。70多年前重返故宫,却没能合璧恢复。现在,将画、框、座合三为一,康恢复貌,人们不只会被插屏的体量与纹饰所震慑,被好事多磨的文物背面的故事所招引,并且对深度解读绘画有着重要的前史价值和前史含义(为更好地维护文物,防止再次损害,笔者认为现有的画轴形制不用改动,只将仿制品归坐落双面插屏之中,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
注释:
[1] 《故宫周刊》第83期,故宫印刷所承印,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九日第三版。而弘历像现在所知,最早呈现在西村康彦《内廷闲话》一文的插图中,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展》,日本西武美术馆,1988年,第113页。
[2] 聂崇正主编《清代宫殿绘画》,香港商务书馆,1996年,第200-201页。
[3] 弘历像2012年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北京故宫展》、2022年赴香港故宫文明博物馆“紫禁一日:清代宫殿日子”展。弘历妃像早在1964年即选入对外文委安排的《红楼梦》出国展;1991赴日本长崎展;2007年赴中比绘画五百年展;1997年日本展;2018年赴美国迪美、弗利尔博物馆“清代后妃艺术与日子”展,等等。李湜主编:《清史图典》(乾隆卷),仅录入弘历妃像,紫禁城出书社,2001年。
[4] 《存沪文物点收清册寓字号册——寓三六三九至寓三六七三号箱册》,故宫博物院档案室藏,档案编号wwzcnq00159。
[5] 欧阳道达著、王硕收拾《故宫文物避寇记》,紫禁城出书社,2010年,第1-35页。
[6] 前揭《存沪文物点收清册寓字号册——寓三六三九至寓三六七三号箱册》,档案编号wwzcnq00159。
[7] 《存沪文物点收清册寓字号册——寓三六一九至寓三六七三号箱册》,故宫博物院档案室藏,档案编号wwzcnq00327。
[8] 清室善后委员会《寿皇殿点查清册》,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七日上午,签名:史明、李培广。故宫博物院档案室藏,wwzcds00073,页三十至三十一。
[9] 《故宫物品点查陈述》第六编榜首册记叙,寿皇殿自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起至十八年一月三十日止点查结束,历经四个年初。陈述结尾有“点查寿皇殿人员统计表”,详载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七日上午,点查咸“三至三之7”,共8件。点查人员为:组长史明,监督姚宇新,军赵宝山、唐树禄,警白桂亮。
[10] 《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同治二年,故宫博物院图书保藏。
[11] 前揭《寿皇殿尊藏圣容黄册》,《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摆设档案》第41册,故宫出书社,2013年,第45-103页。
[12] 详见乾隆四十九年八月十一日,热河随围。我国榜首前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47册,人民出书社,2005年,第503页。
[13] 详见乾隆五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广木作。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52册,第251-152页。
[14] 总管内务府《奏为高宗纯皇帝像移至寿皇殿派员照料事折》,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九日,我国榜首前史档案保藏,奏销档600-006。
[15] 寓字3673、寓字3670、寓字3663,均不在陷留京库文物清册中。详见《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陷留京库文物箱件分编字号清册》,故宫博物院档案室保藏,档案编号wwzcnqwwlx00484。
[16] 前揭《故宫文物避寇记》第52-81页。
[17] 郑欣淼《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紫禁城出书社,2008年,第53-60页。
[18] 故宫博物院文物仿制工厂修正文物笔据“清人画乾隆妃古装像屏(簪花)”,文档编号19640040xf。
[19]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正仿制笔据《清人画乾隆妃像》,文档编号20010017xf。
[20] 前揭《存沪文物点收清册寓字号册——寓三六一九至寓三六七三号箱册》,档案编号wwzcnq00327。
[21] (明)俞汝楫编《礼部志稿》卷六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8页。
[22] 前揭《礼部志稿》卷六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8册,第49页。
[23]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三,《后妃命妇首饰服章准则》。
[24] (明)徐一夔等撰《明集礼》卷十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4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380页。
[25] 画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6] 康熙朝《大清会典》卷四十八页一,《礼部九·冠服》;雍正朝《大清会典》卷六十四页一,《礼部八·冠服》。
[27] 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页三,《冠服》。
[28]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4册,第60页。
[29] 朱家溍《〈清代后妃首饰图录〉序》,《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3期,第62-65页。
[30]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七六四,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癸未。《清实录》第18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397页。
[31] 《浴佛日复雨因题》,《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页十六至十七。弄璋即生男,语出《诗·小雅·斯干》。
[32] 乾隆十二年岁除日永琮因出痘而殇,乾隆皇帝才吐露心声。我国榜首前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第六册,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乙酉,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2002年,第407-408页。
[33]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4册,第415页。
[34]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4册,第628页。
[35]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5册,第355页。
[36] 采自《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尝》,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第32页。
[37] 我国榜首前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上海古籍出书社,1991年,第912-916页。
[38]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30册,第382页。
[39] 前揭《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14册,第369页。
[40]我国榜首前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9册,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初九第4条,档案出书社,1991年,第299-300页。
附记:感谢故宫博物院宫殿部家具仓库的同仁们、特别是黄剑先生,为插屏恢复鼎力相助,特在此表明诚挚的谢意!最终,感谢蒋璐玲同学的修改校正。
作者简介
林姝,故宫博物院研讨馆员。首要研讨方向为清代宫殿史,偏重清代宫殿原状摆设与恢复展现的研讨,重视以证据史,力求物归原处。近年来掌管寿康宫原状摆设与崇庆皇太后专题展览等作业。
来历:故宫博物院 林姝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杨幂晒看展九宫格 仿照刘诗诗白宇动作合影

「本文来历:环球网文娱」近来,杨幂晒出和闺蜜看展的相片,相片中,杨幂戴着棒球帽和口罩,手臂上贴着贴纸,仿照着相片中的刘诗诗、白宇等人的摄影动作拍合影。告发/反应...

做足“畜头肉尾”大文章 从龙江好畜到龙江好肉

原标题:经济角度|从龙江好畜到龙江好肉我省加速做足“畜头肉尾”大文章“每天发往外地的肉类食物超越5000单。”何玉军是哈尔滨市一家物流公司的分配员,每天他的手机不断接纳配货信息。气温上升,“小金豆”们...

早财经丨珠海7例中山1例阳性,初判均为奥密克戎;“广告狂人”叶茂中逝世;牛肉蜕变发臭,山姆店被查;茅台出售公司总经理一个月前坠亡

NO.1 疫情动态:1月14日,广东珠海市通报新增7个新冠病毒阳性个案,经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基因测序初步判断为奥密克戎病毒。依据珠海市的流行病学查询,现在显现病毒的感染来历仍是不明,可是依据现在现已...

热心网友科普:蓑怎么读?正确发音与传统文化解析

热心网友科普:蓑怎么读?揭开传统农具的发音之谜最近社交平台上出现一个有趣的话题:"蓑怎么读"引发热议。一位热心网友在田间拍摄的蓑衣照片,意外让这个传统农具成为文化讨论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发音谜题...

在路上化装、事务交流随时进行……义乌老板娘称新年仅仅一般工作日

我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 文/图)在浙江义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义乌商场的魂灵,更是这座城市的自豪,她们凭仗敏锐的商场洞察力和勇敢的行动力,在义乌巨大的外贸商场中书写着归于自己的斗争故事。她们,便是...

群星助力!杨幂刘诗诗热巴鹿晗等为高考考生加油

本文转自【网易娱乐】;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刘诗诗、杨幂、angelababy、迪丽热巴、鹿晗、关晓彤、李荣浩、周冬雨、鞠婧祎等明星纷繁晒出不同的图文为考生加油。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